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科技部回应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2018-11-28 央视新闻1039
核心提示:11月28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部长茶座活动中,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对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做出回应。 徐南
       11月27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部长茶座”活动中,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对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做出回应。


       徐南平表示,2003年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规定,可以以研究为目的,对人体胚胎实施基因编辑和修饰,但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而本次“基因编辑婴儿”如果确认已出生,属于被明令禁止的,将按照中国有关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理。

相关新闻:贺建奎的影响有多坏? 专家解疑基因编辑七大焦点

原标题:贺建奎的影响有多坏? 专家解疑基因编辑七大焦点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张尼)当事多方出面回应,监管部门介入调查,百余位中国科学家发表联署声明谴责……这两天,贺建奎和他创造出的“基因编辑婴儿”刷爆了朋友圈。

这位疯狂的“科学家”究竟做了什么?基因编辑潜藏着哪些风险?这种技术是否会对人类的基因库产生影响?针对一系列引发公众关注的疑问,中新网记者日前采访了业内专家。

贺建奎资料图

贺建奎资料图

焦点一

基因编辑是一种什么技术?

据媒体报道,近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向外界公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她们的基因已经经过人为修饰,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引发轩然大波的基因编辑到底是一种什么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吴森向中新网记者介绍,DNA结构被发现之后,科学家需要通过一项技术去研究每个基因的功能,基因编辑技术便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应运而生。

当时,基因编辑技术被称作基因打靶技术。科学家以小鼠作为模型,通过基因打靶的方法改变小鼠的特定基因,借由观察其表型或者行为变化,研究这个基因的功能。

基因编辑技术实际上是基因打靶技术的“升级换代”。

焦点二

人类为何要进行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是一种重构基因序列的手法,就像一个制作精良的橡皮擦,能针对出了毛病的基因,进行精准的‘擦除’。”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同济大学丽丰再生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高正良这样评价基因编辑的作用。

那么从诞生至今,这项技术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吴森表示,在过去30年里,基因打靶技术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用途非常广泛,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包括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CAR-T技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等。

资料图:胚胎移植技术。图文无关。张瑶摄

资料图:胚胎移植技术。图文无关。张瑶摄

焦点三

基因编辑可以在哪些层面进行?

记者从业内专家处了解到,目前,基因编辑多在小鼠、猪等模式动物中进行。如果需要应用于人体,也只是在体细胞中操作,进行基因治疗或者基础研究。

因为存在高风险,基因编辑技术并未在人体上广泛应用。过去有少数科学家曾在人类早期胚胎上进行实验,但只是停留在胚胎阶段,并没有使其进一步发育。但这在当时也已经引起不小的恐慌。

针对基因编辑技术在人体上的应用问题,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于日前回应称,2003年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规定,可以以研究为目的,对人体胚胎实施基因编辑和修饰,但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而此次“基因编辑婴儿”如果确认已出生,则属于被明令禁止的,将按照中国有关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理。

资料图:正在进行胚胎技术研究的医生。图文无关。张瑶摄

资料图:正在进行胚胎技术研究的医生。图文无关。张瑶摄

焦点四

基因能否“任性”编辑?

人类掌握了基因编辑技术,是否就意味着拥有了“万能钥匙”,可以把自身塑造成任何想成为的样子?

在专家看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任性”编辑基因就意味着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高正良认为,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可能诱发非常严重的伦理问题,即被改写的生殖细胞会影响其子孙后代,甚至随着现象的普及、改变整个人类的基因池。

在他看来,即便基因编辑技术已完全成熟到风险可控,一旦该项目被推广,那么就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想变漂亮的人,变聪明的人,都能改变自己或者后代的基因。甚至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淘汰所谓弱势基因,实现基因定制。而这背后带来的社会问题,将无法估量。 ”

“如果开了这样的先例,导致基因编辑技术被有不良企图的人掌握,用以破坏正常的基因,后果不堪设想。”吴森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焦点五

敲除基因防治艾滋病,有必要吗?

据悉,贺建奎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该基因是艾滋病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是他此前对媒体宣称的一大“亮点”。

但在专家看来,这样做并没有意义。

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非洲科学院院士张林琦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的门是很多的,CCR5只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受体,但病毒仍然可以绕过它,利用其他机制进入细胞。所以,即使对CCR5基因敲除得很彻底,也不能完全阻断艾滋病病毒进入细胞。

专家介绍,目前有非常有效的方法防止新生儿患上艾滋病,不需要这么“大动干戈”。

即便是体外受精,也可以把精子、卵子进行彻底清除,达到不被感染的目的。如果是已经怀孕的妇女感染了HIV,在其生产和怀孕过程中亦可通过药物,使病毒传播几率降到1%以下。

焦点六

敲除基因,人体会面临什么风险?

敲除基因预防艾滋病不科学,那么失去这个基因后,出生的婴儿会面临什么问题?

吴森分析,人体含有2万多个基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基因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坏掉某个基因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潜在影响。

“从现有文献看,CCR5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感应分子;不仅抗病毒,还有抗肿瘤的功能。”张林琦强调,鉴于CCR5在人体中的重要性,把它敲除确实会对免疫功能有很大影响,此外,包括对心血管的影响、感染情况下是否对感染其他病毒有负面效应,这些都有待研究。

对于两个或已被实施手术的孩子,高正良认为,即便加大对他们的后续观察和检测,就目前的医学程度而言,还无法检测孩子正常与否,其将面临怎样的风险也无法预估。

焦点七

“疯狂”背后有哪些反思?

为什么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能做出这种突破底线的举动?“疯狂”的背后又给我们留下哪些反思?

在吴森看来,过去,基于同源重组的基因打靶技术操作难度很高,效率也比较低。现在由于CRISPR/Cas9等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的出现,基因编辑的效率大大提高,很多实验室都能掌握这样的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门槛降低,更凸显了政府或相关部门监管的必要性;需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并细化各项规定,防范这种技术被滥用。”他强调,任何企图进行“基因编辑人类婴儿”的举动必须马上禁止,并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但吴森同时指出,此次“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对于整个基因编辑领域来说属于个例,不应为此影响到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利用。

“希望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更加严格的实验伦理审查,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让科学技术真正服务于人民,造福于百姓。”吴森说。

相关新闻:基因编辑婴儿同意书曝光:感染艾滋和脱靶均不负责

原标题: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知情同意书曝光:感染艾滋、脱靶均不负责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已停薪留职的副教授贺建奎操刀的“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消息,引发了巨大争议。

26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发表声明称,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将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实验室网站获悉了一份项目知情同意书模板。知情同意书上写着,该项目的负责人为贺建奎,项目资金来源为南方科技大学,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产出具有免疫HIV-1病毒能力的婴儿”。

在知情同意书第三章“潜在风险与预防”第一条中,在项目期间,如果志愿者与医疗机构之间有任何对权利和义务的争议,以签订的合同为准,项目组对此不负责。

在第三条中,提到实验会有脱靶等风险,也提到了有不同检测手段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造成重大伤害的可能。但项目组不承担脱靶带来的风险,因为这“超出了现有医学科学和技术的风险后果”。

在第四条中提到,由于男性志愿者呈HIV阳性,所以不能完全排除人工授精手术期间HIV病毒感染母亲或婴儿的风险。由于这项风险“并非该项目造成”,因此项目组对此不负责。

第五条中提到,女性志愿者在怀孕第9个月时应前往指定的医院准备生产。知情同意书上写到孕妇待产的医院暂定为Shenzhen Luohu Medical Institution,澎湃新闻记者查询了相关名词,没有与该英文名称对应的医疗机构,只能从其名字判断应为深圳市罗湖区的一家医疗机构。

该条中提到项目组将承担孕妇待产期间的租金、相关费用以及一名护理工的服务费用(标准为每天200元),及其他费用。但在怀孕期间,孕妇出现了与该项目测试无关的疾病或问题,需自行承担相关诊疗费用。

第六条中提到,新生儿畸形、先天性缺陷,患有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属于自然繁殖的自然风险范围,项目组不承担法律责任。

第九条中提到,如遇到不可抗力、法律法规、政策和大学方面的原因,项目组将暂停或终止该项目等等。

第六章“参与和完成项目是否有必要”中,第四条提到,在第一个体外受精周期中胚胎植入后,当发现胎儿存在遗传性缺陷或其他严重疾病,应当与医生沟通。如果医生推荐的话,可以在流产后开始第二个周期。如果夫妇在第二个周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项目组将支付堕胎费用以及2000元营养费,以终止该研究。其他条款以和医疗机构签订的合同为准。

在第七章“谁将承担该研究的参与费用”中,明确写到“该临床试验费用由南科大贺建奎实验室获得的项目经费进行支付”,包括住宿费、参与项目期间的失业津贴、怀孕检测费用、新生儿的保险费等等。以分列的费用标准计算,项目组将付给每对志愿者夫妇28万元人民币。

在第八章“关于研究伤害的事宜”中提到,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产生任何与研究相关的伤害,项目组需赔偿相应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补偿,最高不超过5万元。

另一份对知情同意书补充解释,则是针对在该研究项目下出生的孩子。在尊重其个体自主权的前提下,制定了长达18年的健康跟踪计划,其中一段提到:如果是因为测试中的基因编辑引起了异常,所有诊疗费用将由保险公司和项目组承担,并且无赔付上限。如果在婴儿出生前后的九个月里有任何情况发生,应第一时间咨询医生。即便问题与本研究无关,项目组也将支付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相应赔偿。

多年来全球范围内一直有关于基因治疗和所有医疗干预的讨论。《良好品质——中国精子银行的日常化》一书作者、中国选择性生殖技术研究者、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人类学教授Ayo Wahlberg,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他特别关注人类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情况,他认为,“当生命科学研究涉及到招募一些由于生存条件(例如不孕和艾滋病毒)而面临严重压力的志愿人类受试者时,必须特别注意夫妇以何种形式和程度了解并知情这个项目,在何种情况下他们决定参与研究以及在研究之前、期间和之后受到怎样的照料。在这个人类胚胎基因组编辑案例中,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这一点。”

他呼吁披露更多有关此案例同行评审和伦理审查的信息,目前基因编辑双胞胎的出生声明尚未通过科学同行评审来验证。如果已经发生,现阶段还不知道这项工作是否以及如何进行道德审查。

当地时间11月26日晚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与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教授、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共同发明人杜德纳博士(Jennifer Doudna)就“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发表声明称“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让负责这项工作的科学家,充分解释他为什么打破全球共识——目前为止,不应该进行CRISPR-Cas9在人类种系编辑方面的应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