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山东能源与山东大学合作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4-04-27 大众日报1682

  近日,在山东大学知新楼的6楼大教室内,一场能源前辈与青年学子的对话正在展开。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卜昌森做客山东大学,畅谈能源现状和未来,交流经营管理心得,为学生们解疑释惑。

  而在讲堂之外,这家世界500强企业与大学的更深入交流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依托山东大学现有的深部灾害研究体系,山东能源正在与该校联手打造一座高水准的大型实验室,并有望冲击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与科研院校展开深层次合作,山东能源集团自成立以来便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如今这一链条已逐渐完善并结出累累成果。

  “在这里将建起一座大型实验室,建成后将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11月20日,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院长李术才教授指着一片正在平整的土地向记者介绍,这片区域原是山东大学的大型地下洞室群,环境和设施十分适宜进行深部灾害的控制研究,这也正是该校联手山东能源打造的“深部岩体工程与灾害控制”工程实验室的雏形。“山东大学在深部灾害控制方面学术实力雄厚,拥有岩土力学与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地下工程突涌水防治材料及设备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对于深受各类地下灾害威胁的山东能源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合作伙伴。”卜昌森说,山东大学与山东能源集团的牵手既是区域内顶尖的“巨人对话”,又具有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在山东能源众多的校企合作项目中极具分量。

  自组建成立起,山东能源便开展了与山东大学的多角度、深层次的合作,两年来合作项目频出,并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了“产学研”结合带来的改变。

  11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巨野县龙固镇的山东能源新矿集团新巨龙公司,据了解,在建矿之初,这座矿井的井下生产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难题:龙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黄土层厚度超过600米,在这里建矿,矿井水无法及时排出,也无法及时散热。当时矿井水涌出量达到了2400-2500立方米/小时,水温超过50℃,根本无法进行正常采掘作业,为了避免中暑,矿工们只能采用“车轮战”轮番下井,口里含着冰块上班。

  为了解决水害问题,新巨龙公司与山东大学展开联合攻关,最终设计出“冰冷低温制冷降温设计方案”和“疏堵排、探注放排水方案”,彻底降服了压在煤层上的“水魔”。如今,新巨龙公司的矿井排水量降为1200-1400立方米/小时,作业温度也下降为20℃左右,人走在井下感觉清凉干爽,当年井下生产的恶劣条件已不复存在。

  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山东能源集团已将这一理念贯彻执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最有含金量的标志就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落户。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某一领域内国内科学研究最高地,掌握着业内最高水准的科研团队和技术。对于企业来说,拥有一座国家重点实验室便如同贴上了“行业顶尖”的标签。而凭借着与国内知名高校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两年来,山东能源已建成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建设矸石填充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装甲兵工程学院合作成立设备再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对于任何一家能源企业来说都并非易事,然而更难得的是,山东能源将学术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效益。目前,山东能源已将矸石充填打造为一块独立的产业,走出山东承揽项目工程,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设备再制造产业让一大批即将报废的设备“起死回生”,重新投入使用。仅刮板输送机的中部槽一个部件,如采用该技术后就能为全省煤炭企业节约钢材近35万吨。

  29亿元、30亿元,近两年来,尽管身处行业逆势,目光始终向前的山东能源仍旧保持着对科研经费投入的持续增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山东能源正是依托科技创新助力多元发展,最终实现国际一流综合型能源企业的目标。”卜昌森表示,而坚持“产学研”结合之路则是这艘“鲁字号”能源航母实现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并还将在未来继续走下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