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青岛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解决仪器利用率低问题

   2024-04-27 青岛新闻网770

  从青岛新闻网获悉,近年来,青岛市各高校、科研机构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购入许多大型仪器,但是不能充分利用,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2007年,青岛市某科研机构购入了价值上百万元的一套大型科研设备,用于科学研究。由于只用于做复杂的检测、分析,课题组一年用不了几次,大部分时间,这台设备只能静静地躺在实验室里。

  来自青岛市科技局统计数字表明,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截至2010年,

  青岛市各类科研机构拥有原值超过20万元的大型科学仪器 3100余台(套),总原值超过40亿元。但这些价值不菲的“宝贝”,自身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仪器一年仅开机18天

  “2008年,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市里大型仪器年均开机时间为435小时,也就是说,这些仪器一年开机只有 18天。”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于升峰告诉记者。

  在中科院海洋所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宋金明研究员那里,记者也得到了相似的数据:“以前我们所里的仪器,大都分散在各个课题组,价值上百万的仪器,一年的利用时间也就十几天,而且很多相同的设备会重复购买。”

  一方面,是科研机构内大型仪器长期闲置;另一方面,许多中小企业苦于无大型仪器可用。“以前,我们都是去北京检测产品,虽然一年去不了几趟,但很不方便。”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群告诉记者,高端的检测设备因为价格昂贵,企业不可能去购置,但生产中又有很多环节需要用到这些仪器。

  同样苦恼的还有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峰。公司2009年成立后,一直为产品检测支付着高额成本,“我们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电池外面要镀膜,经常要用到膜层检测。”吴晓峰告诉记者,检测设备一台就要1000多万元,如果配齐整套检测设备,要花上亿元,这对一个刚成立的小公司来说,根本承受不起。“当时我们都是送到北京、上海去检测,有时还要送到日本。”但太阳能电池膜在运送过程中要精密运输,稍有不慎,产品就无法检测,公司的科研人员还不能在检测现场得到第一时间反馈,“我们需要做的检测大概要一周一次,不光花费巨大,时效性差,也对我们的研发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吴晓峰说。

  一边是有仪器却闲置,一边是想用用不上,再加上重复购买造成的浪费,打通大型科学仪器的共享路径已经刻不容缓。

  各方积极搭建共享平台

  2008年,中科院开始改革大型科研仪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中科院海洋所设立了分析测试中心。“从2008年起,我们再申请课题,购买仪器,必须要共用共享,否则申请不下来。”宋金明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海洋所大型仪器的使用率有了显著提升。2010年,中科院下属各院所还向中小企业开放大型仪器的服务,免费使用。

  青岛市也在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了大型科学仪器协作服务平台,并于2009年5月向社会开放。“2008、2009年青岛两次市长专题会将这项工作列入全市科技重点工作。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全市科学仪器协作服务信息系统,构建了科学仪器共享服务运行机制。现在有48家单位入网,大型科学仪器有1900多套,入网率达60%以上。”于升峰说。

  大型科学仪器平台的建设,并不是把不同单位的仪器放到一起这么简单。“在我们这个平台,不仅包括仪器信息,还包括仪器专家信息、协作单位信息、用户信息、检测案例信息和仪器知识信息。”于升峰告诉记者,点击进入青岛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的仪器共享页面,用户如何利用仪器共享服务一目了然,“如果用户知道自己要用哪家企业的仪器,可以直接填写使用申请;如果不知道该用什么仪器、哪家企业有,可以在线提出分析测试需求,我们有27位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可以为用户制定检测方案,推荐服务资源。”

  共享平台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王群告诉记者,通过这个平台,他所在的公司知道山东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有自己需要的检测仪器。双方由此开始交流合作,“通过利用对方的检测分析设备以及合作,我们在离子色谱技术方面拿到了8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还有两项发明专利在审批中。”两家单位还由此开始了新一轮的合作。

  无独有偶,昌盛日电也是通过这个平台找到了中科院能源所,“能源所的仪器基本能满足我们的需要,现在研发最紧张的阶段,我们一周要做几次检测,非常方便。”吴晓峰还告诉记者,在能源所做检测,花费比以前要少得多。

  协作平台亟待“扩容”

  科研机构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检测,也有可能成为企业合作的伙伴。像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和山东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就是这样通过检测进而产生合作,被视为通过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搭建企业与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桥梁的典型。

  “我们到高校、科研院所调研,常听到的话是不知道企业需求什么。而到中小企业,他们就说不知道有了技术难题该去哪儿解决。”市科技局副局长杨军谈到,通过大型科学仪器的开放共享,使科研检测需求用户在寻求资源时减少了盲目性,找到了仪器,也找到了专家,最后找到了研发合作伙伴。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学仪器的共享,今年6月,市科技局和财政局联合出台政策,设置专项资金对科学仪器的提供单位和使用单位进行补贴,平台用户使用入网仪器,双方可获检测费用5%-10%的补贴。同时还规定使用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购买仪器,如果已有同类仪器的共享服务可以满足需要将不予批准。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协作服务平台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服务的面还不够广。青岛有56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和检测机构,现在入网的只有48家;全市有上万家中小企业,只有不到200家使用过平台中的仪器。“如何利用好这么庞大的资源,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扩大对中小企业的宣传,对这些仪器的窗口人员进行培训等。”市科技局副局长杨军认为,要进一步深化仪器共享的制度建设,重点是要加强宣传推广,让更多的科研机构加入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中小企业知道有这个平台。“尤其是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需求明确、自身检测能力不足的特点,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指导活动,从而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产品研发能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