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浙江大学拥有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位居高校第一!

   2017-04-26 浙大研究生544
核心提示:日前,科技部网站发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报告》,报告对我国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披露。截至2015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255个。  

但是目前我国到底有多少国家重点实验室,知道的人却并不多。日前,科技部网站发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报告》,报告对我国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披露。截至2015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255个。  

运行国家重点实验室共255个

国重领域分布

25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在8个学科领域,其中,地球科学领域44个,生物科学领域44个,工程科学领域43个,信息科学领域32个,医学科学领域31个,化学科学领域25个,材料科学领域21个,数理科学领域15个。

依托单位分布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分布在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其中教育部132个,占51.8%;中国科学院所属部门分布78个,占30.6%;其他部门和地方45个,占17.6%。

国重主要集中在各大著名高校和中科院

从各大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的统计结果来看,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25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集中在各大著名高校和中国科学院。

高校方面,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各有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位居第一。北京大学共有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排名第三。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有7个和6个。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和武汉大学也有5个国重实验室。其他高校国重实验室都在4个以下。

下面看看各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前十名的数量统计(数据来源于科技部报告;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按各共建单位各有一个进行统计;科技部发布的报告中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那么我浙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底有哪些呢?他们具体是研究哪些内容的呢?小研从各个实验室官网上搜集到了一些信息~希望能增进大家对我浙的了解!快来一起看看吧~

  

1、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5年,在浙江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的基础上,由原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高纯硅及硅烷国家重点实验室),88年正式对外开放。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浙江大学在硅烷法制备多晶硅提纯技术、掺氮直拉硅单晶生长技术基础研究等取得系列重大成果,在国际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同时,实验室一直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培育出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硅材料的龙头企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验室研究方向不断拓宽。目前,实验室以硅为核心的半导体材料为重点,包括半导体硅材料、半导体薄膜材料、复合半导体材料以及功能材料微纳结构等研究方向。

2005年至2012年期间,实验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9项,发表SCI检索论文1911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52项,已成为国家在本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的主要基地之一。

2、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国家“七五”计划建设项目,1989年开始建设,1990年对外开放。1992年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

该实验室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理论、算法及相关应用研究。实验室的基本定位是:紧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大力开展原始性创新研究及应用集成开发研究,使实验室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的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术交流的基地和高技术的辐射基地。

近二十年来,实验室依托浙江大学计算机、数学、机械等学科,作为项目负责单位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科重大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的基础研究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其中多项成果获国家奖励,并形成了一支学风正派、勤奋踏实、勇于创新的学术队伍。实验室曾两次获得由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先进集体及个人“金牛奖”。

  

3、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经教育部批准,路甬祥、吴根茂、杨华勇、王庆丰、付新、陈鹰曾先后担任实验室主任,路甬祥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现任主任由浙江大学杨华勇院士担任。

实验室始终以“一流的人才梯队,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科研水平,一流的成果转化”为奋斗目标,始终把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开展学科基础前沿研究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和调整,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开放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流体动力和机电系统领域一流的教学科研基地和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机构。实验室承担着多项国家973计划项目、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项目、重大国防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大量国际合作和企业合作研究项目,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重大工程任务以及支撑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0年获教育部创新团队,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群体,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4、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计委于1989年批准建设的第一批国家级高科技研究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单位为浙江大学。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

实验室根据国民经济对自动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本着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的原则,以控制理论、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系统工程与优化、以及机器人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力求缩小工业控制领域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距,提高大型工业企业的自动化水平。

自建成以来,实验室获国家和省部委科技进步奖20余项,并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法国洛林信息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等许多国际知名的自动化研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5、现代光学仪器国重点实验室

现代光学仪器国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经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批准成立, 1995年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1996年正式对外开放。该实验室设有精密光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光学与光电子薄膜、光辐射测量与光谱技术、激光与非线性光学和光子信息技术五个研究方向。

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努力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光学仪器研究基地。

近年来,本实验室在光纤传感关键技术、微纳光纤及其器件、负折射率介质和光子晶体、高清晰度液晶投影显示技术及系统、多功能高集成度光电子集成器件等研究方向取得了突出进展,主要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一、微纳光子技术及器件:低维光子结构及微纳光子器件,光子晶体及负折射人工介质,功能光学相干层析技术。

二、精密光学检测技术与仪器:光纤惯性传感技术与器件,微纳米精密光学测试与仪器,折衍混合光学技术,光机电集成成像技术,颜色技术及仪器。

三、功能光电子器件与技术:新型多功能集成光电子器件,光学与光电子薄膜与器件,新型激光器和光纤激光技术,光电显示技术。

  

6、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洁净燃烧技术国家教委开放研究实验室”,2005年科技部批准建设, 2006年6月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现任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教授,实验室主任为骆仲泱教授。

实验室结合我国能源战略与国民经济建设需求,在能源与环境领域开展研究,以多相复杂反应系统中的理论模拟和数值试验、新能源及先进能源系统、低品位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化石燃料的高效清洁利用和能源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生成、迁移、测量及控制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已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在上述研究方向上,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企事业合作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

实验室从2008~2012年共承担973计划项目2项、二级课题8项,国家重大专项课题1项,863计划项目23项,支撑计划课题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4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面上及青年基金50项,其它省部级项目80项,国际合作项目25项。荣获3项国家级二等奖和5项省部级一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164项、通过PCT申请国际专利2项,注册软件1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464篇,EI收录论文884篇。

7、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浙江大学和国家传染病学重点学科,由国家科技部主管,教育部托管。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于2007年4月提出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请,2007年9月建设计划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的论证,2007年10月正式获得批准建设,目前正处于建设期。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教授,实验室主任为李兰娟院士。

实验室融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定位于传染病学诊断与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针对我国传染病现状,依据国家对重大传染病防治的战略规划,围绕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等科学前沿问题开展研究,重点研究解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发病机制与诊治的关键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为: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及新型防治技术研究、艾滋病等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感染微生态和感染免疫研究、传染病诊断新技术研究、传染病治疗的新技术与药物研究。

8、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1987年被批准建设,1991年建成并开放运行,由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四个分室组成。四个分室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构成了我国唯一定位于化学工程一级学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位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1987年初建时主要依托于浙江大学化工系高分子化工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反应工程,故早期称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聚合反应工程实验室。

随着化学工程学科的提升与发展,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不断拓展,学科交叉日益加强。浙江大学分室坚持以聚合物工业为对象,以聚合过程效能的最大化、聚合物产品结构的可控化、聚合过程与聚合物的绿色化、功能聚合物材料的实用化为目标,根据国际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将主要研究方向定位于“聚合过程工程”与“聚合物产品工程”。

浙江大学分室现有固定人员20人,包括: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李伯耿教授)、“长江”特聘教授1名(李伯耿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李伯耿教授、罗英武教授、申有青教授)、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6名(冯连芳教授、罗英武教授、单国荣教授、包永忠教授、郑津洋教授、林东强教授)。多年来浙江大学分室为国家的基础问题研究、重大项目攻关、技术成果转化、国际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9、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1年11月通过专家论证,2002年1月经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2003年10月16日通过建设验收正式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2006年和2011年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其中在2011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

实验室总体定位:实验室以创新性基础研究为主,兼顾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的总体研究方向是“植物抗逆和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是“系统深入地探讨植物响应高盐、低温、水分和养分亏缺等非生物逆境胁迫的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及生理生化调控机理”。

实验室的总体建设发展目标:围绕植物科学领域及我国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需求开展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在保持实验室整体研究水平在国内同类实验室处于领先水平的同时,力争尽快使本实验室成为国际同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10、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被批准建设,2006年12月通过建设验收。在2006年生命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

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大学,现任主任钱前研究员、副主任杨长登研究员、叶恭银教授、庄杰云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家洋院士、副主任程式华研究员。

实验室以解决我国稻作科技和水稻生产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宗旨,顺应农业科技发展大趋势,瞄准世界水稻科学发展前沿,以水稻资源学和分子育种研究为重点,开展水稻生物学研究,为稻作科技发展提供先进的资源平台、技术平台和理论平台。

根据研究方向,组建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超级稻研究、水稻病虫成灾机理与控制研究及水稻可持续生产基础与应用研究4个研究团队。

实验室在运行中形成了多性状综合分析重要种质、多学科协作创造重要材料、多途径并举攻克重要难题的特色,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等奖励;研究成果分别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Plant Cell等杂志发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