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组建七大湖北实验室,标识注册量超33亿,武汉科技创新成果瞩目

   2021-04-09 长江日报974
核心提示:中国信科-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智慧工厂生产车间里,田万智负责管理这条生产天线组件的无人生产线。长江日报记
 
 

中国信科-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智慧工厂生产车间里,田万智负责管理这条生产天线组件的无人生产线。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

希望湖北省和武汉市以此次大会召开为契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向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致贺信(2020年11月20日)

长江日报讯去年,经受了艰苦卓绝的战疫大考,武汉经济总量仍保持全国城市前十,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靠的是创新。今年,武汉更是咬定12%的经济增长目标,加快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同样要依靠创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武汉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凝心聚力、勇攀高峰,勇担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使命,全力以赴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局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主导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努力塑造武汉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领先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一年多来,武汉将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推进,全面重塑科技创新体系,一批“国之重器”、一批“国宝级”科学家、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一批“国家级”基地、一批“全国领先”科技成果效能正在不断释放。

组建七大湖北实验室

启动建设2个大科学装置

在光谷的高新大道和森林大道间的群英路上,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医学中心已初现雏形,长江日报记者7日看到,5层楼的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正在进行外部平整,内部装修进入收尾,预计6月交付验收。

该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共建,将以“光电融合超快生物分子成像装置”“先进显微光学成像装置”“超灵敏磁共振成像装置”“变结构全数字PET超级母机”等四大装置为核心,打造从分子、细胞到器官的多层次、多模态融合高端生物医学成像重大基础设施,剑指世界级。

据了解,这只是今年在光谷科创大走廊上启动建设的2个大科学装置之一。

 

2021年,光谷科学岛将全面启动建设,武汉加速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国家、省级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创新体系。

武汉提出全力以赴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我省提出高标准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争创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时,武汉对标国家实验室,将围绕加快建设湖北实验室,力争到2025年建成运营3个、在建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攻关。

目前,光谷实验室、江夏实验室、珞珈实验室、洪山实验室、江城实验室、东湖实验室、九峰山实验室等7个湖北实验室在汉揭牌,在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实验室牵头组建单位与落地区分别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作为湖北珞珈实验室牵头组建单位,武汉大学与东湖高新区签约。“现在充满了干劲。”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珞珈实验室主任李建成表示,武汉大学牵头,将联合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10余家单位共同建设珞珈实验室,着力突破空天科技领域的世界前沿科学难题。

在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大中长期目标清晰,东湖科学城、光谷科创大走廊两大支撑强势推进,七大湖北实验室、大科学装置两大抓手紧锣密鼓实施。

面向全球“揭榜挂帅”

名校名企名城合作创新

3月29日,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院士走过红毯,被迎上主席台就座,接受这座城市的礼遇。

“借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东风,勇担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使命,建设国际先进科研基础设施,汇聚世界一流人才,在汉探索有组织创新的新型运行机制,产出世界级重大成果。”张清杰说。他长期从事新能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研究,在国际上开创了高效热电磁全固态能源转换新材料及变革性技术新领域。在此次大会上,他率团队参加“院士引领十大高端产业部分项目签约”,携“面向5G/6G光通信模块用微型半导体热电制冷芯片(TEC)产业化”这一项目,争取在高性能半导体热电材料和微器件制备技术领域突破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封锁。

对“卡脖子”技术的攻坚克难成为武汉科技创新重点方向之一。这次大会上,发布了武汉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包括“高速光通信用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研究”等项目在内,总金额1.35亿元的首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发布,聚焦三维存储芯片、硅光芯片、新型显示材料、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重点领域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推动关键技术环节自主可控。

作为科教资源富集的城市,武汉面向全社会“揭榜挂帅”,英雄不问出处,谁能干谁来干,这座城市矢志推动科技创新的胸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诚意、矢志贡献科技自立自强的担当,可见一斑。

揭榜挂帅,真金白银、真刀真枪。武汉探索成立联系服务高校院所的专职机构,构筑“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化”协同发展格局;要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要充分发挥金融催化作用,为创业者和投资人牵线搭桥……

全市上下产学研各界信心满满。武汉大学刘经南院士说,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使命在肩,将会继续以行动支持武汉“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说,高德红外作为一家长期自主创新的企业,将围绕新技术发展航空航天、智能驾驶、资源勘探等,当仁不让全力驱动创新第一动力。

标识注册量超33亿

构建中部网络数字枢纽

4月7日,长江日报记者在位于光谷八路的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武汉)运营中心看到,近百个比人还高的机柜整齐排好,透过防爆玻璃能看到部分机柜的插槽,还有数据的绿光跳动。来自中部四省海量的智能制造信息,正在通过无形的网被传输至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武汉顶级节点已接入包括东风汽车、长飞光纤、华中数控等在内的17个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超过33.39亿个,涉及汽车、光通信等武汉千亿产业,服务范围覆盖中部四省(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加速构建中部网络数字枢纽。

 

依托“中国光谷”和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拥有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武汉具备了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武汉高举科技创新旗帜,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培育新动能,紧紧咬住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明确提出要打造九大支柱产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未来产业的“965”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光芯屏端网云智”等新兴产业,并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推动科教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在网谷,中金武汉数谷大数据中心园区一期正分阶段投入运营,二期项目年底将动工。这个项目规划总机架数4万架,装机容量48万台服务器,超级计算服务能力可达1000万亿次/秒,建成后将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安全等级最高、计算能力最强的大数据中心。

在车谷,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强大脑”,国内电动汽车用功率半导体模块近80%的市场份额被国外企业垄断。经过技术攻关,“东风造”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总体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价格便宜一半,年产30万套功率芯片模块的生产线将投入量产。

在光谷,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加紧建设,待年中运营后将达当今全球算力的巅峰。

 

在全市,华为云、金山云、浪潮云、腾讯云、阿里云、中国电子云……中国六大数字领军企业已“组队”在汉打造云产业重镇,助力武汉数字经济发展。

市经信局介绍,武汉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已近万亿。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