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陈燕惠:从实验室到油田现场 校企共育能源转型生力军

   2025-05-13 813
核心提示:在石油行业能源转型的进程中,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是关键路径。中国石油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科技创新
       在石油行业能源转型的进程中,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是关键路径。中国石油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新能源领域的青年工程师,为推动能源转型、迈向绿色未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的2022级工程硕士陈燕惠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深入参与了新能源领域的前沿研究,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收获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产教融合: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的突破

在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实践期间,陈燕惠在企业导师郭立东研究员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油田光储一体机》项目。针对新能源出力高不确定性下油田微电网的优化调度问题,基于新能源功率概率预测结果和油田井场实际运行场景的多样化特点,提出计及出力不确定的油田微电网两阶段优化调度方法,降低不同典型场景下的系统运行成本和弃光率,为油田微电网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兼具经济性、鲁棒性与工程适用性的解决方案。

b999a9014c086e06d309acdbd7caadfb08d1cbd4.webp

由深圳院研制的中国石油首台套光储一体机,在海南省首个陆上“零碳”示范井场进行部署运行。实践期间,陈燕惠深度参加了光储一体机的现场调试工作。“现场调试工作中,才能真正地理解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存在的差异,尤其是那些在理论分析中易被忽视的关键细节。同时积极向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前辈们请教了不理解的现象和难题,更让我意识到,卓越的工程能力必须通过长期实践的积累与沉淀才能逐步形成。”

 

企校联培: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实践的过渡

作为首届工程硕博士,陈燕惠对这一全新的培养模式既感到迷茫又满怀期待。从校园步入企业,需要面临着诸多转变:从昔日并肩的同门到经验丰富的职场前辈;从局限于理论研究的学生,到直面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 在实践期间,从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工位,到严冬里寒风凌冽、酷暑下烈日当空的油田现场,虽然工作环境会更加艰苦一些,但成长收获也更多。从确定企业课题,到进入企业实践,每一个过程对陈燕惠来说都是未知的挑战。“但很幸运的是,每个过程中都有很多很好的老师和前辈,帮助我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应对新的挑战。”

有幸加入工程硕博士培养项目,陈燕惠认为自己的成长不仅体现在科研能力上,更重要的是对行业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她针对现有新能源功率预测存在的预测-决策分立问题,提出价值导向的新能源功率预测方法体系,并基于该方法和团队成员一起完成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实现性能提升。在研究生期间,陈燕惠完成4篇学术论文,形成2项国家发明专利,基于研究和实践成果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获得浙江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浙江大学五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