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近年来,江门相继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构建起从源头创新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其中,江门双碳实验室以碳计量服务为核心抓手,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拓展多元应用场景,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标杆样本。
提供数据支撑
为企业算出“明白账”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国家“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面临着供应链网络复杂化带来的碳排放管理挑战。针对这一难题,江门双碳实验室碳计量中心创新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由于无限极供应商数量众多,全面获取现场数据面临巨大挑战,对此,碳计量中心充分利用无限极内部数据资源,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数据库和文献中的排放因子测算值,对无限极提供的供应链企业能源消耗等数据进行精细梳理和分析。
“碳计量团队为我们提供了数据支撑,我们将全面审视自身供应链的碳排放情况,同时进行深入且系统的盘查。”无限极产品供应总经理刘耀军表示,无限极与江门双碳实验室携手打造了碳盘查的数据模型和算法基础,形成了组织和技术层面可借鉴的经验模式,为行业提供了碳排放基准参考数据。
事实上,江门双碳实验室的服务触角已延伸至更多领域,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减碳降碳算出“明白账”。比如,江门双碳实验室碳计量中心与江门绿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生活污泥“干化—发电”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了1吨干化污泥替代近半吨煤热值,达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目标。此外,碳计量中心还与台山市悦顺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生蚝养殖固碳计量技术与应用研究,制定生蚝碳汇计量方法,并申请地方行业标准1项,目前正在积极推动生蚝碳汇交易。
开展专题培训
为企业定制“通关秘籍”
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是欧盟为应对碳泄漏推出的核心政策,强制要求进口产品披露相关产品的碳排放数据,如进口产品在原产国支付的碳价低于同类产品在该经济地区支付的碳价,进口商需为该差价支付一定费用。由此,CBAM也被称为“碳关税”。该机制的实施,对中国制造业、能源等高碳行业出口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企业迫切需要建立精准的碳核算体系,以规避额外碳成本和贸易壁垒风险。
为帮助本地企业应对这一国际挑战,近年来,江门双碳实验室碳计量中心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开展定制化培训,为企业提供应对“碳关税”的“通关秘籍”。例如,今年4月,江门双碳实验室便为新会中集特种设备运输有限公司量身定制了“欧盟碳关税政策解析与应对策略”专题培训。培训结合中国碳排放监管趋势,研判企业合规风险与应对方向;探讨碳管理策略,为企业提供可落地的合规路径参考;系统解读欧盟碳关税覆盖范围、实施要求及表格填报等。
此外,为帮助本地企业提升碳核算能力,顺利应对欧盟碳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江门双碳实验室碳计量中心还为本地一家风能装备出口企业量身打造了CBAM材料填报专题培训。培训围绕CBAM基础知识、数据架构与合规建设、表格填报等三大核心板块展开,不仅帮助企业理解CBAM政策背后的逻辑和要求,还特别强调了实操性,为企业应对CBAM挑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立足本土、服务企业是江门双碳实验室的长期宗旨,实验室未来将持续以‘技术+服务’双轮驱动,助力企业应对国际碳政策挑战。”江门双碳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联合权威机构制定标准
共促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速低碳转型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亟需通过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合作引领可持续发展。
基于这一目标,江门双碳实验室通过多元合作深化区域协同。今年3月,江门双碳实验室与香港标准化学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成立“香港标准化学会双碳分会”(以下简称“双碳分会”),整合双方在双碳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国际资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共同推动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双碳分会的主要业务包括标准制定与研究、项目评估与审核、培训课程开发与组织,以及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活动。“在标准研发方面,双碳分会将聚焦碳减排核算、碳中和实现路径等核心议题,推动大湾区与国际标准的互认对接。”江门双碳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冯宇希表示。
与此同时,江门双碳实验室还与广东省节能减排标准化促进会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全国首个“自愿型碳减排领跑机制(VCER)”市场化。该机制通过碳减排核算标准化、碳信用开发数字化、碳资产交易市场化等创新模式,为中小企业碳减排行为提供快速变现通道。目前,首期数字能源空气压缩站项目已实现审定碳减排量60964.4吨二氧化碳当量,核查验证碳减排量8853.69吨二氧化碳当量,4家国内外企业通过场外交易获得碳资产,用于零碳工厂建设和组织碳中和。
此外,受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的委托,江门双碳实验室联合广东省粤科标准化研究院、香港标准化学会、广东省节能减排标准化促进会共同起草的T/GDES 2065—2025《物流可循环周转箱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学》团体标准,于今年4月18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并于今年4月30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物流可循环周转箱项目碳减排量核算的基本原则、适用条件、核算边界、项目基准线碳排放量、项目情景线碳排放量、项目碳减排量、数据来源及监测,适用于物流可循环周转箱项目运营者及其相关方进行碳减排量核算。“文件的发布将推动物流行业的绿色转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冯宇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