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香港科研新秀陷“三无”困境:无钱无人无实验室

   2024-04-29 中新网813
  有年轻学者说,香港科研工作前景不明,刚起步几年要独自面对“无钱、无人、无实验室”的困境。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万事起头难,学术科研领域亦不例外。当年轻学者申请研究经费时,往往要与一众素有成就的知名大教授比拼,要“上位”更是谈何容易。今学年,香港本地大学研究经费申请成功率见11年新低,竞争异常激烈;同时,资深学者比例越来越高,对新一代科研人才更见不利。有具业界经验、曾于香港及美国两地作“博士后”研究的年轻学者坦言,在港科研工作前景不明,特别是刚起步的2、3年,要独自面对“无钱、无人、无实验室”的“三无”困境,辛酸不足为外人道,易令年轻一辈打退堂鼓,是未来香港科研发展的大隐忧。

  现年37岁的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陈佩专责新兴的医学工程范畴。90年代,她在中文大学完成骨科博士学位及博士后研究,又曾于创新科技署负责联系业界工作,后再往波士顿完成第二个博士后研究。心系香港的她后来选择回流,港大于03年首次开办“生物医学工程”课程,她获聘为负责该课程的“将领”之一。

  资历浅往绩逊 难获第一桶金

  虽然具备不俗的研究背景,但陈佩在港的科研路却遇上重重挑战。她直言,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学者,要获取“第一桶金”的研究经费并非易事,她加入港大后首两年均有向研资局申请经费,皆告落选收场。据悉,由于她当时年资尚浅,也没甚么“往绩”可循,与一众经验丰富的学者竞逐资助时难免吃亏。

  高级人员急增 强势占优

  事实上,香港研资局批出的优配研究金的金额近年虽有提升,但申请成功率一直维持在37%至43%之间,而近两年更接连大跌,今学年只得31%,见11年新低,反映学者争取研究资源越来越难。

  另一方面,经验、往绩更佳的高级学术人员,人数及比例近年正急速增加,对新世代的科研者也越见不利。00/01年度8大院校高级学术人员有1,282人,至09/10年增至1,744人,同一时间初级学术人员却大减500多至2,866人;期间高级/初级学术人员比例,则由1:2.63增至1:1.64,令资历较浅的学者在竞逐研究经费时,经常需要“越级”挑战,难免铩羽而归。根据香港文汇报了解,研资局优配基金申请成功率维持约4成之时,初级学术人员平均不足30%,全赖资深教授“拉高”整体数字,可见他们申请研究经费时明显占优。

  按年竞逐 朝不保夕

  新世代科研者起步的辛酸,不足为外人道。陈佩忆述指,在开始研究工作的2、3年,自己一直面对“无钱、无人、无实验室”的困境,“要经常提个篮子到处走,穿梭于工程学院及医学院大楼,借用不同的实验室仪器”。后来她终成功争取研究经费,但因有关资助是按年竞逐,因此亦有“朝不保夕”的危机,如去年其进行中的动物试验,便因未能续批经费受到阻延。

  待遇差前路茫 有志菁英却步

  作为一名“过来人”,陈佩坦言,游走在大学实验室与外面的花花世界之间,香港科研事业存在“三不”问题,即“出路不多、薪酬不高、前景不明”,易令年轻人却步,“特别是工商界投入不足,有志科研者除加入大学外,其它选择甚少。”

  另外,现时在大学担任博士后或研究助理,起薪点一般约1.2万港元,所得待遇与其专业水平不符,种种因素难免令年轻人打退堂鼓。陈佩指,自己十多年前在中大任博士后时的待遇都较现时的博士后好。陈佩感触地表示:“年轻人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以科研作事业,这不全然是他们的问题,社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大。因为我们没有给予他们足够信心,相信做科研也有好出路!”

 
标签: 科研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