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讯现代实验室装备网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0-9187、0731-84444840

杜绝盲目追热点与重复建设,国家实验室急需加强布局设计

   2023-03-13 912
核心提示:  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正当其时。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调研时发现,当前许多地区在推动本地优势资源形成产业集
   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正当其时。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调研时发现,当前许多地区在推动本地优势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方面积累了探索经验,但从效果上看仍不足以有效支撑新旧动能转化的进程。

他们认为,在新旧动能转换日益迫切的当下,如何有效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布局设计,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是围绕国家实验室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强大合力的关键。

不能当成地方政绩体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调研发现,国内在建的多个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普遍具有较丰富的科教资源。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武汉等区域的省部属高校、科研院所众多,均有各自的优势学科。但对照新型举国体制的总体要求,这些科研力量在回应国家战略需求、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仍有很大的差距,科教资源的集聚还没有转变成区域发展的协同优势。

“研发投入仍有碎片化问题,有限的资源未发挥最佳的效果。”尤政直言,近年来,国内已有10多个省市区设立了省实验室,总数近200家。受限于地方经济条件和学科基础等原因,省实验室建设出现了一些盲目追热点、重复建设等问题。

民盟中央关于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提案也提到,国家实验室的布局缺少顶层谋划、系统规划,一些地方将争办国家实验室当成了政绩体现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手段,不利于国家实验室建设的科学化和系统化。而且正式获批组建的国家实验室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是我国在世界上具有优势的科技领域,对于“卡脖子”技术等战略“短板”的补齐支撑不足,不利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表示,我国研发人员总量从2012年的325万人年增加到2022年预计超过600万人年,居世界首位。当前,我国个体科研人员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但尚未形成科研合力,国家实验室体系要把个人能力转化为国家实力的平台。

民盟中央调研指出,目前,国家实验室在吸纳全球顶尖人才机制上还存在建设不足的问题,“挖东墙补西墙”现象严重,同质化竞争激烈,对国家整体科技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要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聚,需要同时具备政策、区位、人才、技术有四个要素。但现状是“高水平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融合、驱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不完善,普遍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制高点,缺乏强势整合区域性科研资源的主导力量”,尤政说。

加强区域协作与布局设计

民盟中央建议,建设国家实验室首当其冲是要建立权威的决策指挥体系,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形成围绕国家实验室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强大合力。

尤政也提到,各地前期已进行了大量自主探索,建议主管部门适时展开阶段性总结,全面分析近3年各地在研发投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阶段的投入给出指导意见。引导地方根据自身优势学科和科研基础,集中资源投向有基础、有潜质的前沿研究且与产业集聚一体的布局。

“比如武汉就可依托光电子信息优势资源,加快推进信息感知处理、通信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技术输出源头、技术服务和技术引领等方面形成示范,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分工协作,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尤政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锐科激光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亦建议,围绕光电子领域高速光通信器件、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光电传感芯片、高端功率器件等关键器件“空心化”以及超高速激光焊接装备、先进激光增减材制造装备等高端装备“造不出”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湖北光谷实验室布局光电子信息领域的国家实验室。

对于主攻方向,民盟中央认为,要审慎确定国家实验室的建设领域,力争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领域实现突破。

“各地应结合创新要素的分布实际,确定1-2个研发重点领域,按照新型举国体制的路径,确定主导力量统筹域内各类科研资源。”尤政强调,各地要充分释放高水平大学促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能量,形成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的合力,更好激发区域创新活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