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天津以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抓手,持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初创企业费曼动力,凭借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成功进入国际航空集团供应链,从实验室“生力军” ,成长为国际市场“主力军”。
晚上七点,费曼动力创始人胡适,正在通过视频会议,跨越八小时时差,与身在欧洲的国际航空集团工作人员,讨论绿色航空燃油工厂的建设细节。今年七月,费曼动力凭借全球领先的技术,可以把二氧化碳电解转化为一氧化碳,再大规模生产绿色航空燃油,成功加入国际航空集团供应链,成为了首家来自中国的供货商。
亚洲首家,对于胡适来说,曾经都是遥不可及的梦。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的他,2016年,加入天津大学理学院,带领课题组,通过研发新款催化剂,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工业原料一氧化碳。2020年,我国明确提出“双碳”目标,节能减排的市场需求广阔,让手握关键技术的胡适坐不住了,很快他就成立公司,瞄准二氧化碳收集利用的广阔市场,专攻相关技术和设备研发,2023年,天开园的成立,帮胡适他们完成了从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到企业经营者的转变。经过园区的资源对接,公司把研发重点,逐渐转向航空燃油这一细分市场,陆续吸引近四十名科技人才,加入胡适的团队。
和实验室不同,工业化的生产,对工艺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必须建设标准化产线,确保物料在大规模加工中,性能稳定。在市工信、科技、金融多部门支持下,费曼动力持续创新,通过改进设备构造,实现了一系列产品顺利投产,最新升级的二氧化碳电解设施,每台每年可生产航空燃料80吨左右。《民营经济促进法》中明确的提出,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也为胡适他们创造了更多与大型国企央企合作的机会。
四中全会提出,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这让处于初创阶段的费曼动力,对市场更加充满信心。拿到国际航空集团订单,也让费曼动力这个刚刚成立两年的初创公司,在业界叫响了名声四季度订单量大幅增长。





